近期,沙县区审计局在开展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通过关注重大政策和项目绩效目标设立、绩效评价及绩效评价结果运用、财政绩效重点评价、绩效运行监控、绩效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内容,揭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推动财政资金提质增效。
一是关注绩效目标设立。审计重点抽查3个单位8个项目支出,从绩效目标设定的明确性、绩效指标和指标值设置的可行性、细化量化性、可匹配性等方面展开审计,对单位绩效目标设定不清晰、绩效指标未量化、指标设置不科学不合理等问题及时反映并加以指导纠正,推进各预算部门科学、合理设立绩效目标,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关注绩效评价及绩效评价结果运用。首先从绩效评价的客观性、依据和佐证资料的翔实性、评价结果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审计,并揭示单位自评不客观,佐证依据不充分,评价结果未编入决算等问题。通过审查绩效评价及评价结果运用情况,发现绩效评价机制中存在的缺陷,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
三是关注财政绩效重点评价。关注财政绩效重点评价选择项目是否科学,是否优先选择贯彻落实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社会关注度高、实施期长的项目进行重点评价。通过对财政绩效重点评价审计,发现财政部门绩效重点评价部分项目影响力不大、社会关注度不高、实施期短等问题,促进财政部门加强绩效重点评价管理。
四是关注绩效运行监控。根据财政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制,审查财政对各预算单位开展绩效工作监督、检查和考核是否有效实施。通过审查绩效运行监控情况,发现部分项目绩效监控结果不真实,揭示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在绩效监控工作中存在的管理漏洞,规范绩效管理。
五是关注绩效管理制度建设。针对预算部门单位重财政资金使用轻绩效管理,如部分项目支出无实质性的绩效管理,流于形式,绩效自评来表由财务人员代填,审计对绩效管理的制度建设、人员管理、预决算公开等方面展开审计,促使部门单位树立“花钱必有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理念,制定中长期绩效管理制度,提高绩效管理质量。(沙县区审计局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