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云霄:“三维驱动”赋能审计规范提升 护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福建省审计厅 时间:2025-08-11 09:02

  在云霄县,一场聚焦主责主业与服务发展大局的审计实践正焕发新活力——审计项目立项精准对接发展需求,打造护航经济的“精品项目”;青年审计力量在研讨碰撞中点燃智慧火花,为规范管理注入“源头活水”;“问题-责任-时限”疏通整改堵点,筑牢长效“防火墙”。

  为深入贯彻落实审计署“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部署要求,云霄县审计局立足县域实际,构建以“机制赋能、强基固本、服务提效”为核心的“三维驱动”工作体系,将科学规范要求融入审计全流程,有力推动审计监督提质增效,护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机制赋能促跃升--从“常规运行”到“效能提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构建“立项机制”与“1+3”工作模式双轮驱动工作格局,全面提升审计监督质效。

  (一)科学立项,靶向聚焦。紧扣“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要求,变“闭门造车”为“开门问策”。一是规范立项流程。在“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中,立项流程严格遵循“股室建议→分管论证→党组决策→县委审委会审议”规范流程,2025年22个审计项目均通过“立项依据合规性、目标匹配性、风险预判性”三重规范审核,确保立项精准性。二是突出领域精准。围绕重大政策落实、财政资金绩效、民生保障改善、权力规范运行等关键领域,确定的年度审计项目,与上级审计机关工作部署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实现审计监督与党委决策、群众关切精准衔接。

  (二)创新模式,提质增效。一是以“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为核心抓手,构建“1+3”模式,即在实施每个审计项目时,形成一篇高质量的审计报告、一篇有针对性的审计信息和一系列有分量典型案例。通过“审计报告+信息+问题清单+案例”的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审计成果从“单一输出”向“多元赋能”规范升级。二是建立项目全流程质量管控机制。严格落实“科学规范提升年”中“全流程质量规范”要求,每个项目实行“一审方案、二审证据、三审报告”多级复核,严格执行项目组长负责制、多级复核制和集体会审制。今年以来,把福建省纪委监委挂钩云霄的帮扶项目列入审计项目计划,并形成典型案例5个,报送漳州市审计局评比优秀项目1个,同时呈报审计重要信息6篇,2篇典型案例推动出台《云霄县工程领域招投标监督实施办法》,实现成果向制度规范转化。

  二、强基固本铸利剑--从“常规履职”到“奋勇争先”

  紧扣主责主业,将“强基固本”作为三维驱动的源动力,通过锻造过硬队伍、创新工作模式,激发审计人员奋勇争先的内生动力。

  (一)党建引领,铸魂提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要求,持续加强党建引领作用。一是理论武装常态化。每月开展“审计党建微课堂”,将党建微课堂作为提升干部思想理论主阵地。截至7月底,开设“审计党建微课堂”21场,通过党组书记领头学、支部委员主讲、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分享感悟等多种形式,提高审计人员党性修养。二是廉政防线坚固化。将“科学规范提升年”作风建设要求融入日常,制定《云霄县审计局岗位廉政风险点排查汇总表》,针对18个潜在风险点,完善18条防范措施,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促进审计人员牢固树立“依法审计、廉洁审计”意识,2025年未发生一起廉政投诉。三是青年培养梯队化。针对审计局干部职工24人中40岁以下青年就有10人,其中近两年新录用干部7人。完善传帮带机制,安排6名审计业务骨干与10名青年干部结对,形成“以老带新、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开设党史党纪、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专题研讨班,组织青年干部参观被誉为“江南红旗渠”的云霄向东渠事迹展示馆、谷文昌纪念馆,引导青年干部将理论学习融入审计实践,激励审计人员争当谷文昌式的好干部,锻造一支“政治硬、业务强、作风实”的队伍。

   

  (图为:云霄县审计局开展青年干部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研讨班)

  (二)例会会商,集智攻坚。建立“学习+会商”双引擎模式。开展“每周一学习一会商”工作例会,学习环节聚焦审计法规、政策等业务知识及向东渠先进事迹等思想理论;会商环节由各股室汇报项目进度并提出工作难题,分管业务股室的局领导逐一点评,就工作难题,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建言献策,共同商讨解决方案。截至7月底,共开展28次“一学习一会商”例会,研究解决13个项目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协调解决被审计单位报送审计资料不及时、整改逾期等问题,保障审计项目顺利推进。

  

  (图为:云霄县审计局开展“每周一学习一会商”工作例会)

  (三)精研业务,锻造尖兵。围绕“能查能写会说”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打造研究型审计机关。结合周一例会开展“审计小课堂”,采取“政策解读+案例复盘+现场答疑”模式,对审计问题典型案例、审计业务质量典型案例、违纪违法违规行为清单、审计问题常用定性进行讲解,业务骨干轮流主讲,截至7月底,共开展22场,不断拓宽审计人员知识覆盖面,提升审计人员问题挖掘和核查能力。

  三、服务提效显担当--从“揭示问题”到“推动治理”

  深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上半篇文章’同样重要,必须一体推进”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科学规范提升年”中“整改规范”要求,构建“问题-责任-时限”清单制度,实现整改全流程可追溯、可监督。

  (一)四下基层,闭环问效。创新“五记五答”工作法,审计干部将“四下基层、五记五答”作为“组织实施规范”的重要环节,落实“记政策宣讲成效,答群众疑惑之声;记民生急难愁盼,答百姓身边之忧;记生产经营难题,答企业发展之需;记调查研究实情,答工作推进之路;记干部实际表现,答担当作为之效”工作举措,编写《随访笔记》,通过“审前调查-审中随访-审后回访”闭环记录,确保审计过程可追溯。如今年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审计中,针对群众反映的路灯及安防设备未通电、照明不足等问题,审计局联合住建等部门开展5次入户随访,推动优化设计方案落地,32盏路灯和18套安防设备全部通电运行,惠及小区896户居民,群众满意度达98%。

   

  (图为:审计组随访笔记以及到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进行现场核查)

  (二)精准授课,源头防控。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审计发现的共性问题和典型问题开展上门辅导。在云霄县招投标领域整治会上,审计局为全县28个部门120名领导干部和业务人员专题讲授《工程领域招投标审计监督实务培训》,深入讲解招投标过程中的审计监督要点并剖析5个典型案例,进一步提升全县各级各部门从业人员业务与法律意识,从源头上预防违规行为发生。

   

  (图为:云霄县审计局在云霄县招投标领域整治会上专题授课)

  (三)闭环销号,标本兼治。依据福建审计整改管理办法,对2024年度查出的110个整改问题实行“销号标准量化表”管理,明确“整改完成需提供3类佐证材料”,目前102个问题已通过规范验收,销号率92.7%。一是清单明责“钉钉子”。建立“问题-责任-时限”整改清单,详细列明整改事项及法规依据,实行全过程跟踪指导。如在某工程建设审计中,审计局明确指出协议变更谈判不及时问题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到位,有效规避风险发生。二是协同攻坚“破难题”。构建“部门贯通协同、审计跟踪督促督办”机制。采用发出整改通知书、提醒函和催促函的督办方式,建立整改台账并实行动态销号管理。对超期未整改事项或整改不到位的问题,提请县委、县政府专题审议,高位推动督促整改,并移交县效能办督查扣减绩效考核分值,形成审计整改高压态势。三是建章立制“治根本”。在财政、工程、民生等重点领域审计中,通过深入剖析问题根源,推动标本兼治,指导建立3项规章制度。如在失业保险基金审计中,针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待遇衔接不畅等问题,积极推动县人社局出台《社保基金监督管理制度》,并搭建覆盖养老金等各项社保基金的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动态监管预警,有效保障基金安全运行;又如在县属国有企业审计过程中,指导制定出台《云霄县国有企业重大项目和资金内控手册》,有效规范企业重大决策管理流程;如在对乡村振兴专项审计工作中,推动县农业农村局修订完善《云霄县乡村振兴资金管理办法》,切实保障惠民资金精准落地。通过整改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规章制度,推动审计发现问题数及被审计单位重要问题数实现“双下降”,切实发挥审计监督“治已病、防未病”作用。

  2025年“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开展以来,通过深化“三维驱动”体系,云霄县审计局实现了“三个转变”:监督方式从“常规监督”向“精准护航”转变;监督效能从“问题发现”向“长效治理”深化;监督格局从“单点发力”向“系统赋能”升级,审计规范化水平和监督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逐步形成三大特色:一是“立项-实施-整改”全流程规范闭环初步建成;二是青年干部“传帮带”规范培养机制见实效;三是制度覆盖广域深,覆盖财政、社保、民生、工程、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下一步,云霄县审计局将持续深化“三维驱动”体系,以“规范”为核心,推动“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成效再升级,以更科学的规范和更高效的监督护航云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云霄县审计局供稿)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