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审计局将研究型审计理念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深学细悟谋实,着力找准推进研究型审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断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实现审计质量最优化。在开展林业部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坚持以研究为导向,深入研究林业部门的各项业务,聚焦上级决策部署执行、森林资源保护、生态保护修复、资金项目管理绩效等方面,一体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以审计监督助推自然资源资产节约集约利用和森林生态环境安全。
一、审前调查研究先行,高站位谋划项目
(一)抓重点,科学谋划项目立项。紧抓重点领域,锚定市委、市政府实施“1+6”专项三年行动重点举措,紧跟上级审计机关安排部署,系统研究审计全覆盖的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加强审计项目立项。在摸清审计对象底数的基础上,制定中长期审计项目计划,分类分步骤地开展行业系统审计,逐步实现水利、土地、林业、海洋等自然资源审计全覆盖的目标任务。
(二)抓事项,统筹融合项目安排。坚持统筹思维,加强项目设计,优化审计项目组合,灵活运用审计组织方式,探索研究多种审计模式,特别是将具有鲜明行业特点的政策措施、重点工作、重要资金、风险隐患等作为审计重点或专题,实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在林业部门审计中,将自然资源离任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绿化养护等政策落实专项审计调查有机融合,聚焦林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着力揭示绿化养护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抓要素,优化整合人力资源。针对人力资源紧张现状,创新组织方式,打破传统科室界限,重组资源,根据审计项目需要和审计人员专业特长组建三大团队,以整体联合替代单兵作战。针对被审计单位特点和审计人员各自特点和专长,对人员进行统筹调配,配备计算机、自然资源等方面专业擅长的组员,提高审计资源配置效率。
二、深入研究审计对象,谋深审计要点难点
(一)研究当地赋予部门职责的特点。晋江市于2018年12月打破固有思维,推动林业和园林机构整合,成立晋江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局,是福建省唯一一个将林业和园林工作融合的县级市,因此园林和绿地管护是本次重点关注的内容。在审计准备阶段,根据2019年机构改革新的“三定方案”职能要求,以及林业和园林绿化局行政权力和责任事项清单,系统分析、重点研判林业部门林业资源保护利用、生态修复工作、城市园林绿化、林业资金项目管理绩效四项核心职能职责,分类研究业务管理的目标、模式、重点、成效,包括掌握林地征占用、树木砍伐、移植和临时占用绿地等行政审批的业务流程,为科学制定审计工作方案、精准确定审计重点奠定基础。
(二)研究当地自然资源禀赋的特点。林业相关资源包括森林、草地、湿地、绿地、自然保护地等,当前草地的认定工作,还在进一步核定,部分湿地资源的管理职责还未理顺,在审计调查应做好了解记录。在审计项目开始之前,积极争取支持,取得市自然资源局国土数据,综合使用大数据分析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数据关联和分析模型,横向比对林地利用现状、林地用地审批红线图和遥感影像图,纵向比对同一指标不同时间点数据的差异性,分析现存林地变化、临时使用林地到期恢复变化情况。通过整合叠加林地图斑、造林图斑、公益林图斑、土地利用现状等多个矢量图层,有效搭建林业资源审计“一张图”平台,分析疑点图斑。
三、深入研究审计方法,推动项目高效实施
以助力提高林业园林生态建设水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品质为目标,在开展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局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工作中全面深入研究,重点关注五个方面内容,为高质量审计奠定坚实基础。
(一)深入研究林业政策落实情况
结合各级林业园林方面政策、规章制度、行业规范等资料,研究林业园林领域总体规划布局、重点任务、序时进度、工作要求等情况,核查贯彻落实情况。
一是林业治理方面。林长制作为近几年林业治理的重要手段,围绕林长制责任体系运行、林长工作职责落实等情况,检查林长制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情况,森林资源生态保护、生态系统修复和林业综合改革等林长制主要任务推进情况,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相关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及绩效情况等工作。
二是古树名木保护方面。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2021年3月公布《福建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旨在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古树名木资源,传承历史文化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情况,对古树名木保护情况进行抽查,包括生长状况、立地环境及管养情况,检查有无存在侵占古树名木保护空间、影响古树名木正常生长、养护措施不规范、未按规定移植古树名木等各类违规行为。
三是林业改革方面。福建省作为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先行区,各地多项林业改革方面的很多工作是作为全国的示范点。研究林权流转机制、林下经济、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效转化等林改工作情况;研究储备林建设、林地储备库建设、林相改造等林业改革体制机制创新项目推进情况。
四是研究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完成方面。当前处于“三调”数据启用过渡时期,很多还没有统一口径,2021年度以上级林业部门2021年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主要指标为准,2022和2023年度以福建省森林资源更新管理与辅助决策系统为准,对只是统计口径变化、并非领导干部任期中可以决定或影响的林地保有量、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等指标不体现期间变化情况。
(二)深入研究林业资源保护利用情况
结合我市林业资源主要分布的自然禀赋特点,城镇发展与林业资源保护存在一定的矛盾,上级林长制通报的问题也体现2023年度破坏林地资源占比在万分之一以上。将林地征占用、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管理、林木采伐审批等方面作为审计研究重点,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检查是否存在擅自改变林地用途、毁林开垦、突破生态保护红线等开发利用违规问题。
一是研究林地征占用情况。重点审查违规侵占林地或毁损林木造成的森林面积减少等问题,揭示森林管护工作中存在的体制机制漏洞。研究抽查占地面积较大的重点建设项目,审阅建设单位的征地补偿情况、补偿协议等相关资料,结合查看建设项目现场,看是否存在建设项目未按规定办理征占用林地审批手续,少批多占林地,在临时占用林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改变林地用途等违法问题。
二是研究林木采伐审批情况。研究林木采伐申请、审批和监督管理等流程,收集采伐许可行政审批台账,将其与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台账进行比对,筛查未经批准采伐情况,再进行调查核实取证。检查是否有超限额采伐森林,造成森林资源破坏,影响自然资源资产持续合理开发利用;或者虽持有采伐许可证,但违背采伐证所规定的地点、数量、树种、方式而任意采伐本单位所有或管理的问题。
三是研究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管理情况。检查是否存在未按规定将国家级公益林保护和建设纳入当地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未按规定调整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结合生态林补偿资金,对补偿的面积进行核实,审查未经批准征占用国家级公益林地的情况,是否因违规征占用公益林地导致国家级公益林面积减少;结合减少的情况,进一步审查国家生态林储备库建设情况
四是深入研究林业执法情况。检查林业违法案件结案情况,对上述非法占用林地,处罚措施是否到位,林业执法是否严格,执法过程中是否存在失职渎职、弄虚作假等行为。检查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情况,检查未按相关规定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涉及野生动植物的案件处置情况,是否造成重点野生动植物资源被破坏。
(三)深入研究生态修复情况
结合“十四五”规划和政府重点项目的开展和被审计单位所做的主要工作,如推进山体修复、绿化改造提升、实施“蓝色海湾”湿地综合整治、开展松林改造和松材线虫病防控攻坚行动等,研究对生态修复相关方案的落实情况进一步审查。
一是研究松林改造项目方面。根据《福建省林业局关于印发<福建省松林改造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晋江市松林改造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等要求,检查改造方案是否符合国家林业政策,核实采伐、补种等环节是否取得合法审批手续。检查招投标、程序是否规范,合同执行是否到位。抽查改造面积、树种选择是否与设计方案一致;检查施工质量,如苗木成活率、病虫害防治措施,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对比改造前后遥感影像或第三方监测数据。
二是研究湿地整治工作情况。2022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对全省现有136620亩互花米草的除治、修复、提升及后期管护进行统筹安排,分区域、分年度开展除治攻坚行动。研究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和除治开展验收的情况,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对比等大数据技术手段,掌握互花米草分布和整治情况,发现互花米草复发的现象。
(四)研究林业风险预警机制建立执行情况
结合火灾、森林病虫害、台风和暴雨自然灾害等本地区自然资源风险要素,研究林业风险预警能力、保障森林资源安全机制等方面。
一是研究森林防火预警机制建立和应急处置情况。检查相关规划或制度制定情况,未按规定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森林防火规划、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未按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实施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地查看森林防火物资采购、储备、入库出库登记台账,是否未按规定储备必要的森林防火物资或森林防火物资储备不符合要求;研究检查森林防火预警机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检查预警机制发挥效力的情况,是否影响森林火灾扑救的及时性。
二是研究森林病虫害预警机制建立和应急处置情况。森林病虫害是影响森林健康和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病虫害防治作为林业资源保护的重要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当前松材线虫病是晋江市主要森林病虫害,因此主要关注突发有害生物事件的数量、规模、应急预案等,是否落实可行的方案,是否认真履行了防治职责,是否存在预警不力、防治不到位的现象。关注病虫害防治流程,审查药品采购、喷药防治以及病死树木集中清理情况相关内业资料,是否存在未按规定建立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及其中心测报点、预警机制未发挥效力、影响病虫害的及时除治等问题。
三是台风等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关注应急预案制定情况,林业防御应急措施是否合理;检查预案的实施情况,是否提前加固或调整采伐计划。部署林业防灾救灾工作,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开展情况。重点就任期内重大的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措施情况进一步延伸,如2023年“杜苏瑞”台风,对倒伏树木清理、补植等情况进一步评估合理性。
(五)深入研究绿化养护管护情况
结合养护工作要点,对园林、绿地管理工作、苗圃建设管理、城市绿化养护等方面工作进行研究。
一是研究园林、绿地管护工作。 研究园林资产规模和管理现状,摸清闲置、低效运转资产类型、数量、价值,关注盘活利用情况。通过查阅设计施工资料,现场查勘苗木补种补栽、绿地管养等情况,检查绿地养护管理不规范、园容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是否存在破坏绿化规划用地的地形、地貌、水体和植被,擅自占用城市园林绿化用地等行为。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地的,是否应当经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规定缴纳城市绿化赔偿费;临时占用绿地是否超过期限1年,超过期限的是否重新报批。
二是研究苗圃建设管理情况。重点看苗圃现场管理、出入库管理、采购管理、项目景观绿化施工管理,点关注苗圃设施建设、苗木培育、圃貌维护、生产经营等情况。审计人员现场踏勘圃区,审查苗木种类、种植规模及园林管理人员配备等情况,核实苗圃台账、成活率,养护工作台账等。
三是城市绿化养护管理方面。绿化管养项目的招投标合同资料、实地踏勘等方式,核查绿化管养项目的招投标程序执行、资金使用、现场管理、苗木修剪等情况,管养责任单位健全长效机制是否存在漏洞。审计人员通过调阅绿化设计资料,对照图纸清单查看绿化苗木的品种、规格、数量及成活状况,查看苗木后期管护是否有责任人等情况,确保投入资金发挥应有效益。
(六)深入研究林业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情况
林业专项资金和项目建设通常具有较强政策性、时间性、目的性。从涉林资金出发,重点调查生态公益林管护、植被恢复费收取等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揭露是否存在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擅自改变资金用途等问题;通过实地调查项目实施情况,审查造林绿化、森林抚育、林业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建设和管理情况,检查造林面积、苗木成活率等项目实施效果和效益,促进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研究生态林补偿资金、林业园林奖励扶持资金拨付情况,加强对政策申请、政策兑现、资金管理等环节审查监督,检查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有无截留滞留、长期闲置或挤占挪用。对发现的补助对象审核不严、林业补助资金未按标准发放、超范围使用资金、林权登记与公益林认定脱节等问题。
二是造林绿化政策补助方面。研究各镇(街道)上报绿化造林项目是否属实,面积验收标准,是否存在超范围,与合同不符。研究和揭示问题背后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提出精准、专业、建设性的审计意见,形成政策建议清单,推动补齐政策短板,完善发放标准。
三是研究国土绿化项目资金建设项目监管情况。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是中央资金项目,有高标准,高质量项目的建设要求,在项目施工计划、项目施工,验收等程序,打造一批退化林修复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样板方面有更高要求。要研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国土绿化项目作业设计管理规定》《晋江市2023年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作业设计》等文件,对项目前期招投标、开工管理、实施进度、使用情况进行了逐一调查。要重点关注建设项目招投标是否合法,项目建设管理是否到位,是否严格按照建设项目要求执行,项目变更是否合法合规,手续是否齐全;项目绩效评价情况,实地查看项目实施进度、建后管护、实现预期目标或效果等情况。
四、审计成果运用
通过在林业部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运用研究型审计思维,做实前期调查,快速发现问题疑点,精准揭示了林业资源管理、病虫害防治、林业生态修复以及专项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结合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和绿化养护专项审计调查1个,共查出问题68个,涉及金额785万元,提出审计建议13条,移送问题线索1条,报告得到领导批示7次,推动被审计单位出台5项管理制度,撰写6篇信息,分别被《中国审计报》、审计署网站等媒体采用,充分发挥了审计建设性作用,有力促进了区域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晋江市审计局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