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思维是投资审计创新的主要障碍,传统投资审计多聚焦于“合规性把关”,这种思维在工程建设领域快速迭代、新型业态不断涌现的今天,已逐渐显现出局限性。为进一步推动研究型审计创新发展,明溪审计局在实施投资审计过程中不断探索审计新思维、新方式,推动投资审计从“经验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一是跳出“合规即终点”的思维定式。传统投资审计常将“合规性审核”作为终极目标,惯性地围绕合同条款、工程量清单、付款凭证等“显性资料”开展工作,却忽视了项目背后的深层价值逻辑。例如,通过比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预期效益测算,分析差异原因,结合“使用率”“满意度”“回报率”等指标,聚焦高质量发展,评估项目投用后对经济、社会、生态的长期影响。既算“经济账”,又算“社会账”“长远账”。
二是善用“关联数据”佐证审计疑点。投资审计应打破“孤立看问题”的习惯,不局限于工程资料本身,通过挖掘项目各阶段各主体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数据互联、流程联通、主体互动”的审计逻辑,让隐蔽问题在关联分析中“现行”。例如,在项目审计中,调取监理日志、施工日志、分部工程验收记录、施工影像等资料与相应的设计变更、隐蔽工程事项进行相互佐证,从信息流与时间轴中关联性分析,让审计不仅能发现单个问题,更能揭示系统性风险,实现监督把关到系统治理的升级。
三是改变“就问题改问题”的整改模式。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参与方多、资金量大、流程复杂的特点,传统整改模式往往局限于“点对点”解决具体问题,难以根治深层矛盾,应强化系统性整改,分析关联问题背后的根源,比如制度漏洞、流程缺陷、管理盲区等,从全局视角统筹整改全流程,通过整改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实现从“表面纠错”到“系统优化”的质变,为项目管理筑牢防线。(明溪县审计局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