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长乐区审计局把充分利用审计资源实现审计效率最大化作为研究型审计重点内容,强化“三个统筹”实现人员、项目、时间全盘考量,减少重复性工作和资源内耗,用更小的投入获得更大的产出,以人力资源优化争取审计效益最大化。
(一)统筹安排审计组内任务分工,“因材施审”常态化管控凝聚审计合力。区审计局根据审计项目被审计单位特点和审计组实际,在审计中实行倒逼工作法,以“条块结合、人员复用”的任务清单分工形式逐项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和主体责任,审计组组长常态化把控现场进度,确保审计目标实现“不延迟”。如文武砂街道经责和自然资源审计项目结合参审人员专业结构、经验履历和优势特长“因材施审”设置综合事务、财务管理、自然资源、固定资产管理等4个专项组,在问题核查过程中由小组合作完成,实现分域攻关、协同作战,最大化提高整体查证效率。
(二)统筹衔接各审计项目组进度,“双轨并行”延伸核查扩面增效。构建“跨科室,大合作”审计模式,将主权外贷项目形成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与区医院经责审计项目同步推动等方式,着力打破科室职能和人员分工界限,做到项目统筹融合和相互衔接,同频共振有效提升审计效率。同时以“数据分析先行、现场取证跟进”“双轨并行”审计模式,整合各科室审计发现疑点,审计组多事项同步下点核查,累计延伸营前街道长安村等各单位、镇、村居70余个,在“边审边改”中取得392万元结余资金上缴国库等成效。
(三)统筹调用全体审计人员力量,“插空补缺”动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由于各审计项目进度不一,且各科室成员擅长专业领域不同,由综合科实时跟踪各审计项目进度,统筹调用其他科室人员参与项目某个专业事项,力求以组外协助的方式为审计组提供专业帮助,将审计发现问题查实查深查透,做到审计定性客观公正。如统筹已结束现场审计的工程专业干部参与医院经责审计项目基建项目审核、协助梳理审计发现工程问题确保法规定性准确等。通过调用局机关干部参与其擅长的工作领域,“插空补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有效提升审计机关人力资源利用率,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长乐区审计局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