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审计:国企问题“摆上台”,整改措施“落下地”
来源:福建省审计厅 时间:2025-08-21 11:18

  近期,漳平市审计局在国有企业审计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在财务收支、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及工程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切实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水平,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保障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财务收支违规,资金管理漏洞暗藏。收入核算不规范,投资收益未分成,部分业务收入未及时入账,存在截留收入的情况,影响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支出审批流程执行不严,一些大额支出未经集体决策或审批手续不健全,存在资金安全风险。

  资产管控乏力,价值流失风险凸显。国有资产闲置问题突出,一些设备、房产长期闲置未有效利用,既未开展对外出租也未及时处置,部分资产被占用,除了造成资产流失风险外,还增加了维护成本。资产盘点制度执行不到位,未定期盘点,对资产的损坏、丢失情况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资产账实不符情况普遍,部分固定资产已报废或处置但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导致账面资产与实际不符,难以准确反映企业资产真实状况。

  内部控制松散,管理机制运行低效。岗位权责划分不清,部分关键岗位存在一人多岗、职责交叉重叠的现象,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制度执行流于形式,企业虽制定了多项内控制度,但实际执行中大打折扣,如采购流程不规范、合同签订审核不严、合同执行不到位等,制度约束力不强。

  工程监管疏漏,项目实施风险潜伏。工程招投标不规范,存在规避招标、围标串标等行为,影响招投标的公平公正性,也可能导致工程成本增加。工程质量和进度管控不到位,未严格执行监理制度,施工进度滞后于计划,影响项目整体效益。工程结算审核不严,存在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等情况,结算金额与实际不符,导致企业资金损失。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规范财务收支,堵塞资金管理漏洞。加强收入全流程管控,确保所有业务收入及时足额入账;明确大额支出集体决策标准,完善审批流程,确保每笔支出都经过合规审批。

  强化资产管理,保障资产安全完整。全面开展资产清查,严格执行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对盘盈、盘亏资产及时查明原因并按规定处理,确保账实、账账、账卡相符;建立资产动态管理机制,通过租赁、处置等方式盘活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健全内控体系,提升企业管理效能。优化岗位设置,明确各岗位权责,形成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强化制度执行力,对现有内控制度进行梳理,细化操作流程,确保制度落地见效。

  严格工程管理,防范项目实施风险。严格执行招投标法律法规,加强对投标单位资质审批和标后履约管理,严格落实监理制度,定期检查施工质量,建立进度跟踪机制,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建立结算审核责任机制,杜绝虚增结算金额。(漳平市审计局供稿)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