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保障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真修复、见实效,龙岩市审计局聚焦核心问题,精准运用监督手段,在项目推动、效果核验和过程管控上持续发力,为绿水青山筑牢审计防线。
一、靠前指挥,一线指导压实责任。龙岩审计高度重视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分管领导深入工程一线开展现场督导,实地查看关键边坡治理点,检查排洪导流设施是否稳固可靠,重点核查新植苗木的成活率及管护措施落实情况。通过现场办公、听取汇报、协调解决难点问题等方式,有效传导审计监督压力,推动属地管理责任和修复主体责任的落实,确保修复工作不走过场、不打折扣。
二、精准核验,数据赋能确保成效。龙岩审计将无人机航拍作为项目完工后效果核验的科技辅助手段,针对修复后的历史遗留矿山,审计人员运用无人机对治理区域进行高分辨率航测,获取全面、清晰的完工现状影像。将航拍获取的实际修复图斑与治理方案设计的修复范围、标准要求进行严格的空间叠加比对分析,精准核实实际完成修复的图斑面积、位置是否与方案一致,有效识别是否存在遗漏、修复不到位现象,大幅提升审计监督的精准度和效率。
三、穿透管理,严控质量进度造价。龙岩审计深挖工程实施过程,以质量为本,对照设计图纸与技术规范,审查施工记录、监理日志,实地抽验关键环节,严防偷工减料和“表面复绿”;以进度为要,详细核查施工计划、进度报表及变更记录,分析工期延误原因,评估其对整体目标和安全的影响,揭示管理漏洞。以造价为基,严格审核招投标文件、合同、工程量签证、变更手续及支付凭证。重点比对材料采购价与市场信息价,复核隐蔽工程记录与影像资料,严防虚报冒领。通过系统分析项目资料、严格复核现场记录、精准比对合同条款,构建工程质量、施工进度与资金造价三位一体的穿透式审查系统,有效挤出造价水分,确保财政资金用到实处。
龙岩审计通过领导一线指导引领力、无人机“天眼”数据洞察力、工程精细管控把控力,精准聚焦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环节,确保宝贵的生态修复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推动“生态伤疤”真正转化为绿水青山,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龙岩市审计局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