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莆田市各级审计机关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理念,持续聚焦生态领域不断加强审计监督,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护航绿色高质量发展。
莆田市审计局在开展市自然资源局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任中审计中,一是紧盯规划执行与保护实效。聚焦土地、矿产、海域等核心自然资源资产,重点审查国家重大资源环境政策、省市生态保护规划及约束性指标落实情况,密切关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生态保护红线、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制度执行效果,核查矿山治理、国土绿化等生态修复工程实效,切实推动领导干部主体责任落实。二是创新技术方法提升效能。采用“传统+现代”融合模式,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影像、大数据进行“天、地、网”一体化核查,结合资料审阅、现场勘测、资金追踪等审计方法,精准发现资源损毁、土地占用以及资金项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确保审计结论客观、公正、精准。三是强化成果运用促发展。从体制机制层面分析问题根源,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推动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保护长效机制,促进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切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强有力的审计监督保障“两山”转化通道畅通,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
仙游县审计局在开展乡镇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聚焦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情况,加强生态领域审计监督,以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一是关注林业资源开发利用合规性。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林地资源进行对比和分析,是否存在违规占用林地、乱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精准锁定疑点,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二是关注林业资源的保护成效。通过实地走访,了解生态林的管护、病虫害情况,是否及时对已发生病虫害的树木进行清理处置。三是关注专项资金使用规范。通过查阅财务资料,严查林业资金的分配、拨付和使用情况,是否做到专款专用、资金落实到位,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通过高质量审计监督,推动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护航绿色高质量发展,为守护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荔城区审计局在开展乡镇主要领导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紧紧围绕“政策-项目-资金”这一关键主线,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比对技术,精准筛选出可能存在问题的项目范围。同时,审计人员深入实地,对造林绿化、森林抚育等项目展开全面审计。针对现场发现的问题,审计组从加强验收和加大管护力度等方面提出建议,促进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为让山水更绿、生态更美贡献审计力量。
城厢区审计局在开展某街道党政主要领导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重点聚焦入河排污领域情况。一是重点调查入河排污口总体状况,摸清排污口数量及日常检测情况,查看排污口设置的合理性以及有关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有效性。二是关注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完成情况,查看投入资金效益及整治实际效果等。三是实地核查是否存在违规入河排污口,揭示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及企业生产污水违规排放问题,结合街道污水官网规划及建设,关注规划或建设不到位致使污水直排入河现象等。围绕现场核查情况,审计组从加强规划引领、严格环境执法、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提出审计建议,进一步推动相关单位加强和规范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加快推动建设美丽河湖,切实提升改善水环境质量。
涵江区审计局在开展乡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围绕“山、水、田”核心要素精准发力,助力乡镇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一是护“山之青”,筑牢绿色屏障。聚焦森林覆盖率与蓄积量变化,依托卫星影像锁定山体裸露、植被退化区域,现场核查毁林开垦问题,压实造林护林责任,推动破损山体重披绿装。二是保“水之净”,守护生命之源。紧盯饮用水源地保护与河湖水质达标,溯流勘查河道治理及入河排污口整治效益。直指黑臭水体、水源污染隐患,推动河道清淤工程落地的同时,让水质提升不仅惠及民生,更激活生态亲水产业。三是守“田之沃”,扎紧粮食根基。严守耕地保有量与基本农田保护红线,通过遥感影像对比违规占地、撂荒及闲置倾向。对“两违”行为坚决揭露,推动复耕复种,确保耕地数量与质量双提升。通过审计将生态保护责任嵌入乡镇治理链条,以审计监督推动乡镇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奋力谱写生态富民、绿色发展的新格局。
秀屿区审计局在开展某街道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中,聚焦领导干部落实“河湖长制”、森林资源保护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人员依托地理信息技术、“全市一张图”等大数据模型对自然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实地核查的方式走进田间地头、深入社区农户,全面了解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项目建设进度和现状。并对照相关政策要求,提出审计建议,促进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以“绿色审计”守护“绿水青山”。(莆田市审计局、仙游县审计局、荔城区审计局、城厢区审计局、涵江区审计局、秀屿区审计局联合供稿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