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审计局在开展乡村振兴重点特色乡(镇)和实绩突出村奖补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中,聚焦政策落实、资金安全、绩效目标三个方面,重点对2019-2022年省级财政筹措的1.36亿元专项用于乡村振兴重点特色乡(镇)和实绩突出村的奖补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和项目建设情况开展审计。着力反映相关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资金使用效益不佳、管护机制未建立、项目建设不达标以及群众身边的腐败与作风问题。深入揭示影响乡村振兴政策落地见效和巩固脱贫成果的体制机制问题,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公共服务短板等。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和财政部门加强对乡村振兴专项奖补资金的管理,规范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仙游县审计局在开展县供销社经济责任审计中,通过全方位“经济体检”和精准化问题研判,为规范社有资产管理、提升为农服务效能注入审计动能。一是系统谋划明重点。全面梳理近三年供销社各类政策文件,重点围绕服务三农方面,建立“政策落实+资金绩效”双维度评价体系。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社属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数据进行全面筛查,精准锁定农资储备、农产品配送和农村综合服务建设等关键环节。二是下沉一线查实情。深入各基层供销社和社属企业,采取“账实核对+业务穿透”方式开展审计。紧盯资金流向,核查农资补贴和农村综合服务建设;聚焦服务效能,核查服务功能发挥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把资金安全关,促进为农服务能力提升。三是标本兼治促整改。建立“问题整改+制度完善+服务提升”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全面审视供销社系统在资产管理、风险防控和服务“三农”方面的不足,并提出建设性建议,实现了“查问题、促整改、强服务”的有机统一,助力惠农政策落地见效。
荔城区审计局聚焦乡村振兴重点特色镇和实绩突出村奖补资金,以2020-2024年西天尾镇及3个项目村为样本开展专项审计,通过全流程精准监督,推动惠农政策落地见效。审计中,重点开展规划合规性审查,对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要求,结合实地勘察与走访,核查资金是否投向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等领域,评估项目规划与乡村振兴的匹配度。同时,构建项目库“生成—审核—验收”闭环监管链条,比对项目信息、核查验收材料真实性,以村民参与度为核心,监督项目公示制度执行,推动镇村完善资金明细公开机制,保障村民知情权与监督权,从源头防范违规申报。在资金监管上,严格依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通过台账核对、流向追踪实施动态监控,结合财政数据比对加快拨付进度;针对疑点数据,深入开展标前标后全流程审计,筑牢资金安全防线。此次专项审计通过靶向监督打通政策落实堵点,让奖补资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助推器”,切实保障惠农政策惠及民生。

城厢区审计局在开展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建设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中,聚焦特色产业资金使用效益与政策落实成效,以精准监督护航枇杷等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审计人员重点关注农业技术培训经费、特色产业扶持资金等使用情况,认真核查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是否精准惠及种植户,推动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聚焦果树、蔬菜等特色产业,重点关注技术推广、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环节的资金使用绩效,通过“审、帮、促”相结合的方式,推动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同时,依托审计整改“回头看”机制,督促相关部门完善特色产业发展长效机制,为打造“和美莆田、共同富裕”首善之区贡献审计力量。

涵江区审计局在开展仙游县园庄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聚焦惠农资金使用管理、惠农项目实施和政策执行全流程,推动惠农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基层一线。审计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种粮大户,核查惠农资金补贴发放明细,审查种粮补贴、地力补贴发放是否规范,来保障种粮农户权益。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审计中,审计组比对项目施工图纸与实地现状,发现部分地块存在施工质量“缩水”、部分地块管护不到位等问题,切实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同时关注撂荒地整治台账和耕地 “非农化”、“非粮化”情况,揭示违规占用耕地行为,切实维护耕地安全。通过审计监督,提出完善财政补贴审核机制,确保资金精准发放;规范农田项目管理、强化耕地保护监督;全面排查耕地撂荒和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切实加强耕地保护责任等审计建议,让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秀屿区审计局在开展街道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聚焦耕地地力补贴专项资金发放情况。通过数据比对,核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是否严格按照补贴依据足额发放,是否存在截留挪用等问题。通过实地核查,重点核对补贴面积是否与确权面积一致、耕地是否撂荒等情况。针对发现的补贴发放不及时、耕地撂荒等问题,审计组提出针对性整改建议,督促及时整改到位,切实守护农民利益,筑牢耕地保护“资金防线”。
(莆田市审计局、仙游县审计局、荔城区审计局、城厢区审计局、涵江区审计局、秀屿区审计局联合供稿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