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和“强引擎”,近年,翔安区审计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准把握监督与服务的辩证关系,创新工作理念及方式方法,推动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由事后监督向全过程监督及服务统筹方面转变,充分发挥“治已病,防未病”的监督作用,为区域发展贡献坚实的审计力量。
一、审计监督关口前移,当好建设风险“预警器”
通过对政策落实、决策程序、资金估算、立项规划、可研论证、预算编制等环节的调查及对项目主管部门及建设单位的征询,及时揭示潜在风险隐患,提出专业性、建设性意见,推动项目前期工作做到“科学、精准、规范”,从源头筑牢项目健康运行“第一道防线”,降低项目后期损失浪费等问题。2025年,通过对欧厝社区三期工程等5个城中村治理项目、西岩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2个前期方案的征询,提出了杜绝形象工程、避免重复建设损失浪费等11项建议,保障项目前期决策科学性。
二、紧盯过程关键环节,当好建设质量“护航员”
通过专项审计调查及跟踪审计方式对项目建设全过程实施动态监督。审计人员深入一线,通过数据—现场—资料比对方式,结合地理信息技术、智能工地信息平台等信息技术,紧盯物资采购、材料进出场、检测报告、竣工验收等与项目建设质量相关的关键环节,通过揭示项目建设中的管理漏洞、执行偏差等问题,及时提出审计建议,促进项目管理水平提升。2025年,对第一批、第二批40个城中村治理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督,揭露项目建设质量管理不到位、图实不符、多计工程价款等问题20余项,有力推动项目建设规范化管理,同时为三期工程开展提供参考借鉴。
三、强化审计成果运用,当好科学决策“参谋部”
坚持“审计—整改—规范—提升”闭环管理,强化审计问题整改及审计成果运用的“下半篇文章”。一方面是建立问题清单、多部门联动等方式推动审计整改落实,确保整改质量及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撰写审计分析报告及审计专报等方式,为区委、区政府优化项目管理模式、完善相关制度规定、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实现“审计一点,规范一片”的效果。2025年1—9月,推动78项审计问题整改到位,力促区主管部门出台及完善《关于进一步强化工程造价监管及结算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等制度14项。
四、发挥服务发展作用,当好区域发展“增值链”
围绕中心工作,将服务区域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为重大项目建设“清障护航”。通过全方位护航,同步推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重要民生工程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为区域产业升级、城市能级提升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有效发挥审计效能。2025年,通过与市级相关部门、区主管、监管部门联动,推动解决涉铁、涉电等项目建设过程难点问题7项,推进14个城中村拖延竣工项目及时办理竣工验收,16个项目及时送审结算。图为区住建和交通局、审计局赴市财政审核中心研究推动涉铁项目建设相关问题。(翔安区审计局 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